让达标排放更简单
全国咨询热线:13132257666

米兰体育官网app下载:澳门垃圾焚烧

发布时间:2025-05-24 10:18:40 人气: 来源:米兰体育官网app下载

米兰体育登录官网:

  澳门垃圾焚烧厂负责全澳门的普通生活垃圾、大件垃圾、医疗垃圾的焚烧处理工作,是一座黄色建筑,从远处就能够正常的看到它的两条高大的红白相间大烟囱,十分醒目。澳门垃圾焚烧厂从1992年正式投入营运至今已经处理了400多万吨的垃圾,为澳门发展成为一个绿色宜居的优质城市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这些垃圾没有经过焚化处理而直接堆埋,所需的土地面积相当于整个澳门半岛的面积。

  澳门垃圾焚烧厂近20年来的正常运作,被视为成功的范例。焚烧厂逐渐成了澳门人环保教育的基地,内地许多地区如广州、北京也经常与之进行经验交流。

  1948年以后,澳门的垃圾在毗邻珠海的鸭涌河填埋。1983年,鸭涌河填埋区的容量饱和,珠海拒绝为澳门设置固体垃圾填埋区。随后几年间,澳门的垃圾先后被运到仔鸡颈山和石排湾填埋,而鸭涌河填埋区被建成孙中山公园。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无论是仔鸡颈山填埋区,还是石排湾填埋区,对垃圾的处理终究会走到无能为力的地步。面对大量增加的城市垃圾,澳门行政当局在1987年决定,以一个长远而持久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1987年3月澳门政府正式决定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并选出葡德CESL/GRP集团负责规划设计。曾打算设置堆埋场的北安工业填海区被选作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厂址,其占地面积4万m2,其中建筑规划面积11000m2。

  经过公开对外招标,建筑工程由SoaresdaCosta公司中标,精密电机设备的供应则由日本三菱重工中标,采用了著名的CHAVENAMAO系统。

  1990年开始土建工程,1991年开始安装机电设施,按照预定期限,第一期工程的2个焚烧炉于1992年4月至11月间进行了营运前的测试并投入运作,第二期工程的第3个焚烧炉于同年11月11日开始运作。焚烧发电厂由澳门废料管理专营公司CGS负责管理,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于1994年初进入了成熟期,至此城市垃圾的安全处置这一澳门政府多年的难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

  2006年,澳门垃圾焚烧厂开始扩建,2008年如期完成扩建计划,将原有的3条垃圾处理线年澳门市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950吨。

  澳门垃圾焚烧发电厂与澳门国际机场等多个建筑群邻近,因此在布局设计上刻意考虑了建筑格局与周围环境的谐调。为了达到在空间视觉上与毗邻的斜坡相配合的目的,在厂区特别栽种了与斜坡原有树木特征相似的植物,并在工业大楼的四周设立了具有自动灌溉系统的花园区,在景观上弥补兴建期间在斜坡所作的砍伐,同时也减低因地貌的改变而产生的水土流失。

  从总体上看,整个焚烧发电厂可分为工业大楼、办公楼、机电工场、福利服务区以及辅助区等四个部分。

  行政大楼是一幢单独的建筑物,入口处设有接待处及视听室,大楼内设有营运及维修公司的办公室、技术人员及行政人员的办公室及本地区行政当局的监察部门。在辅助区内设置有接待处/台秤室、更衣室、人手洗涤车辆设施、自动冲洗车辆设施、司机用设施、轻型及重型车辆停泊区、工业用水处理站、工业用/消防用水池。福利服务区内设有食堂、社交区及与外界直接联系的医疗部门。

  在工业大楼内,按以下的几个系统而设计:废料的贮存及转送、废料焚化炉、燃烧气体的冷却、熔渣的清除、燃烧气体处理站、热力回收及蒸气循环、自动监视与控制管理系统以及其它辅助系统。地面设有火炉结构、锅炉、沉淀器以及主要电力设备与机械设备的间隔。在火炉给料层的操作主层内,焚烧炉与静电沉淀器之间设有主控制室、低电压设备、电力室及电力库,另一侧则设有锅炉用给水池、蓄水池、发电机及机械库。整个工业大楼所有操作室的环境由一个中央空调系统控制,而内部装修可削减振动及噪音。

  所有运载垃圾的市政车均须过磅,并由电脑自动记录以便统计,然后从升降斜坡送至一座高出地面的起卸平台。平台可供多部市政车辆同时卸载垃圾,其他的还有一大型入口供卸载大体积垃圾用,这些大件垃圾必须预先通过绞剪破碎之后才能与其它垃圾混合。

  垃圾卸下后贮存在一个容积为8000m3、可容纳6500t垃圾的垃圾坑中,再由两台拢臂起重机将垃圾混合及压缩。每台起重机一次可抓起约6m3的废料,放入进料漏斗,焚化炉的炉篦每根长约6m,由液压驱动,以一定频率和行程向斜上方逆向运动,从燃烧角度看,底层燃烧着的垃圾不断向上向后输送,有利于新送入的垃圾预热并着火燃烧,而且可使得整个炉排上的混合搅动非常强烈,经过30~45min的焚烧,垃圾能完全燃为灰烬。

  在焚化炉运行时,能达到摄氏800~1200摄氏度的高温,产生的热量,使锅炉内的水受热变成高温高压力的水蒸气,然后由一台收集器收集,再被倒入一台凝冷涡轮发电机后,转化为电力。

  焚烧后所剩下的熔渣进入熔渣提取器内用水冷却,以电磁铁把贮存于每个炉内的铁质金属除去,剩下的废渣贮存于熔渣坑内,分批运往填海区堆填。

  焚烧炉为马丁氏三动7级平炉,共有3座,设置于每座焚烧炉内的炉篦可分为干燥区、燃烧区和燃烬区等3个区域。用于干燥及焚烧垃圾的空气由炉篦底部注入,然后根据各区域的使用量而作适当的分配。这种初次燃烧空气,是由垃圾贮存坑中收集而来的,为提高进入焚化炉时的初次空气的温度及燃烧效率,空气会在热交换器中被锅炉中的水蒸气加热至约230℃。第二次空气注入与第一次独立,在炉内进行,目的是使产生的气体完全燃烧。每台焚烧炉内设有2个柴油喷嘴。当垃圾产生的热量不足以维持继续燃烧时自动启动,而当炉内温度达到800℃时,助燃器将自动停止操作。

  澳门垃圾焚烧发电厂很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该厂用于处理废气和烟尘的设备成本占总成本的三分之一。首先在炉内喷入氨水去除氮氧化物,然后在中和反应器注入石灰浆,中和烟气中的酸性气体;同时会喷入活性炭以吸收烟气中的重金属及二恶英,最后烟气经过布袋除尘器,使其中的尘粒去除后才经烟囱排出,而排出的尾气符合欧盟的标准。

  整个过程有自动仪表(其中氯化氢、氟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气、甲烷、微粒分析仪各一套)分析废气的处理效果,其结果可反映在总控室的电脑荧屏上,操作人员可根据处理效果对垃圾焚烧及废气净化过程进行适当的修正。

  经过处理之后,由烟囱排出的气体接近无色,温度不高于150℃。尾气经确认符合最新的欧盟排放标准后,才通过90m高的烟囱排出。

  垃圾焚烧后所产生的炉渣体积只有原来垃圾体积的十分之一,2006年熔渣重量比率为20.8%,飞灰比率为2.1%,均送往九澳填埋场进行处理。

  工业污水的处理被列为该厂的污染防治的重点之一。含有机物质的污水先从废料贮存坑中收集,经过滤后可完全注入焚烧炉内再使用。含化学物质的污水则会先经过中和及经圆形隔滤器进行化学沉淀处理,然后排到市政下水道管网。沉淀所获得的泥浆会被送回垃圾贮存坑,以便随同垃圾一起焚烧。

  澳门垃圾焚烧发电厂也十分重视对噪声和臭味的控制。由于垃圾贮存坑处于负压状态,并设有一个小型凹陷,可以有效的预防垃圾运输车辆接近起卸平台时自动门打开后溢出臭气。工业大楼内设有隔声降噪装置,使得经常有人员工作的场所控制在55dB (A),不常有人员工作的场所控制在70dB(A) ,机房、涡轮机房及短时间工作的场所控制在85dB(A) ,而该厂的厂界噪声水平则维持在日间不高于65dB(A)以及夜间不高于50dB(A) 。

  焚烧厂产生的电力大约30%供焚化炉厂自用,另外的70%则输入澳门电力公司的供电网络,占整个澳门供电量的3%。2010年澳门焚烧厂每天的焚烧解决能力最高达到1728吨,满负荷运行时,每小时可产生28.7兆瓦的电力,其中21.7兆瓦输送至公共电网,可供3.3万户居民使用。焚烧厂内每吨垃圾的处理费用约澳门币170元,焚烧厂的卖电收益基本上可以抵消其运营成本。

  焚烧的副产品包括铁质金属的熔渣及飞灰,其数量均保持低于设计的数值,这说明城市垃圾的焚烧效果很好。据统计,每年从熔渣中分离及提取出的铁质金属量达3800t,可回收利用。

  澳门焚烧发电厂的设计在外观上很注重与周围环境和区域建筑群的协调,工业大楼的内部设施则很注重对三废的治理。该厂对废气、噪声和恶臭污染物的控制效果极好,无论是远观还是近察,看不到烟囱的黑烟,听不到隆隆的机器声,闻不到垃圾的臭味,从而消除了人们通常认为垃圾焚烧处置不安全、污染严重、有碍区域总体形象的印象。

  澳门居民生活垃圾的收运由澳门清洁专营公司负责,该公司同时还对可回收物进行免费回收和负责垃圾焚烧炉产生的废渣和灰尘的运送,其中垃圾日回收量平均可达491.7t。市区内所有放置容器的地点都经过审慎考虑,并安排于每天晚上11时后进行澳门市区内的收集,再运到焚化中心处理,以求将对市民的影响减至最轻微。

  大型酒店、赌场、购物市场、百货商场、商业楼宇及各大大小小的餐厅等可自行聘用其他收集公司处理。

  整个焚烧厂完全是电脑工艺,实时在线监测,全厂只有几十个人,在一个控制室内就能操控垃圾的处理。

  2011年年初的“毒灰事件”,澳门当局及时作出正面回应,与市民交流和安抚市民情绪。这种积极控制事态的态度是取得市民谅解和事态发展得以控制的根本原因之一。

  2010年4月,广州番禺网友应邀参观澳门垃圾焚烧厂,得出“澳门模式不适合内地”的结论,认为:

  澳门已经过度依赖采用焚烧方式处理垃圾,因此制约了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的决心和动力,“焚化为主、堆填为辅”的处理策略和世界公认的垃圾处理先后原则相违背。澳门没有相关立法推进垃圾分类。

  澳门地小,缺乏农业、工业等基础行业,无法消化垃圾分类后的资源再利用,而内地有良好的农业、工业基础,可完全按照国际公认垃圾处理的顺序(一是实行源头减量,尽可少产生生活垃圾;二是废弃物再生;三是对废弃物尽可能回收再利用;四是采用堆肥或厌氧发酵处理有机垃圾;最后才是焚烧和填埋的最终手段)。

  澳门垃圾焚烧厂位于澳门氹仔北安工业区,离澳门本岛大约5公里,背依大潭山,近靠大海,澳门国际机场近在咫尺,四周大多都是工厂,远离居民区,焚烧烟气被吹到海上,通过海水进行了吸收和稀释,而内地人口密集,没有这样好的地理条件。

  2010年11月有澳门垃圾焚烧厂的员工称焚烧厂管理混乱、尾气排放超标、缺乏监管,随后有传媒对事件追踪报道,进而揭发出焚烧飞灰未经特别处理即倾倒在九澳飞灰堆填区,导致“毒灰”满天飞、飘出堆填区外的情况。受九澳填埋场飞灰影响的区域,涉及的学校及社团包括老人院、学校等,估计人数约800~1000人,许多居民担心已吸入过多毒灰,健康受一定的影响。2011年1月,澳门环保局和卫生局对此事作出反应,分别成立专责小组跟进,环保局在堆填区及周边设置空气、尘埃和土壤监测站,对区域内的几个敏感受体进行了连续7天的空气、土壤、尘埃的采样及化验,并交由独立第三方的国家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华南所”)分析评价。当局还约见受影响居民、学校及社团代表了解情况,陆续安排受影响的市民作身体检查,并承诺对区域内居民进行至少三年的健康追踪期。

  后来,华南所给出的《九澳飞灰堆填区旁边的环境监测及分析报告》表明,区域内敏感点无论是大气、尘埃和土壤介质,其可吸入悬浮粒子、二恶英和重金属基本符合评价标准,与澳门周边类比区域环境质量相当,不存在很明显差异。为让区内居民及周边设施人员了解报告内容,环境保护局相关领导、主管先后拜访区域内市民,解释报告内容和听取市民的要求,并保证将持续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结合专家论证的意见,订立长远的措施,包括在飞灰堆填区内及附近设置永久监测站长期监测区内的环境状况,以便在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时能立即处理;同时,尽快落实飞灰的长远处置方案,包括新堆填区的选址、飞灰填埋、熔融及其他再利用的可行性研究,以进一步落实保障澳门可持续发展的飞灰处理方案。为增加透明度及公众参与度,当局计划透过资讯系统定期公布监测数据,目前已在研究中。

  澳门生活垃圾的热值总体上一直在增加,1998年时为5378.10kJ/kg,2007年时增长到9189.05 kJ/kg ,较深圳、广州等城市5000 kJ/kg 左右的垃圾热值要高。含水率一直在50%~65%之间波动,平均为54.1%,保持相对恒定。垃圾组分跟内地多数城市的组分也有不同,1998—2007年10年间垃圾的组分的平均值见表1。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